临泉县有着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,远在七、八千年之前,我们的祖先就生息和劳动在这里,创造了灿烂的文化,留下了大量的遗迹。在近现代革命战争中,我们的先辈为我争自由、求解放,也生活和战斗在这时留下了光辉的足迹。
老丘堆 位于县城西1千米流鞍河南岸。
又叫沈子墓,长50余米,宽20余米,高10余米。相传聃(丹)季载受封于沈,死后埋葬于此。 费子街遗址 在涎河汇入泉河西岸的杨桥集费子街村。高出河床3米,长300米,宽150米,周围环水,中间有河流冲击形成的一条大沟。在这里采集有石锛、陶网坠、陶纺轮等古代文物。
属大汶口文化晚期、龙山文化早期的遗址。
岗上遗址 在黄岭集东北1千米处的岗上村头。长800米,宽200米,高3米。南部和西部是断层,断层处暴露出有烧土层和遗迹层。出土有蚌镰、骨镞、骨针、骨镖、石镞、石斧、陶纺轮、陶罐、獐牙、鹿角等大量遗物,属新石器时代的遗址。
沈子国古城 在县城西500米处的古城子。这里北依泉河,南临流鞍,地垫很高,瓦砾遍地,地下文物埋藏丰富,城郭规模宏伟,轮廓清晰,确有一派古城堡的气象。
鲖阳古郡 在鲖城镇北郊,因面临鲖水之阳而得名。这里地垫很高,陶片瓦砾俯拾皆是,城池规模清晰。
在此出土有大量的古代文物,如陶壶,陶鼎、铜镜、石馨及战国时楚国的黄金货币呈郢(YIUG影)爱(YUAN员)等。
毕卓墓 在鲖城镇1千米处,高4米,周长80余米,宏伟威严。墓内分为正室、后室、西室、东室。全为青砖结构,墓砖上刻有鸟花纹。
毕卓为晋朝鲖阳人,曾任吏部郎。因嗜洒如命,醉盗领家酿酒而传笑古今。1958年,当地群众掘墓取砖,曾挖出大量五铢铜钱和一只洒壶,及一“吉士夫人”的砖刻。
银杏树 在县城西古迹子处。银杏树、古城子、老丘堆并称为临泉三大古迹。树高30余米,胸围8米。
九棱十八丫、本十二枝杈,已有两千多年的树龄,至今仍枝叶繁茂,挺拔苍劲,银果累累。突出地面的根部,自然形成的各种造型,如雄狮巨龙,如跃虎奔马,千姿百态,任凭想象。其中,在一根木上可见一清晰的马蹄印,附近根木上又有一个脚印。传说,为明未农民起义军首领李闯王攻打北京时,在此倚树稍息留下的。
老枸桔树 在鲖城镇古鲖阳城遗址处。相传为元朝未年大将察罕铁木尔在鲖阳城建花园时所植,至今已有660余年的历史。
育才阁 在长官集中心的涎河南岸。是革命烈士张蕴华于1929年任长官小学校长时所建。当时,他组织有学生会、穷人会、夜校等,提出“扒庙宇,打神像,兴学堂”的口号,带领学生、教师和穷人先后扒掉7座庙宇,建成育才阁后,他在大门上写一别对联:“竖起两根硬骨头;誓与土劣拼死命”。
在二门上写一副对联:“有什么思想说什么话;做一番事业尽一番心”。育才阁有上、中、下三层,共16间。第一、二层为教室,第三层仅一间,仿意大利式建筑。从整体看,既美观而又严整,既朴实而又和谐。
长官清真寺 在长官集南首。建于明代万历(1573)年间,已有420余年历史,当时作为长官店回民礼拜场所。
大门楼悬挂一横匾,上书“古清真寺”;二门楼横匾“率由理门”;北讲堂匾额“主敬存诚”;大殿明柱上有对联:“认真主无影形凭万物作证;参造化非高远唯一理在心”。1983年县政府拔专款又重修大殿6间,南讲堂6间,北讲堂5间及大门楼和二门楼,使清真寺面貌焕然一新。
魏野畴烈士陵园 坐落在老集东首界南河东岸。魏野畴原为中共皖北特委书记,1928年4月9日根据中央“八·七”会议精神,组织和发动了著名的阜阳“四·九”起义。但由于准备工作不成熟,起义归于失败。魏野畴率部撤离阜阳,星夜兼程向西南转移,途经老集时被敌人杀害于界雕南河边。
望设为有用哟!~!~!~!。
- 相关评论
- 我要评论
-